第1111节
“咦,怎么看是绿色的?” 与此同时,旁边有同学轻轻低呼了起来,冯秋易立刻看向他。 他没有问,旁边另外有人问了出来:“哪有绿色?” 那人一时间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才拉着他说:“对了,在这里!你站这里看。” 对方顺着他的动作跟了过去,抬头一看就惊奇地叫了出来:“真的是绿色的!” 冯秋易下意识地看着苏进,只见苏进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没有说话也没有解释。 他犹豫了一会儿,也跟在其他学生后面走了过去,站在特定的角度,面朝佛手。 他抬头看去,一抹绿莹莹的光芒立刻进入了他的眼中。 0734 目的 “……所以,我在表面的涂料里加了一层很薄的绿色颗粒,正常情况下不是很起眼,但是站在特定角度就能看出来了。” 苏进对着学生们解释了他的做法。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种绿色颗粒是涂料必须的吗?太可惜了,这样不就很容易被看出来了吗?”一个学生有些遗憾地道。 冯秋易似乎意识到了苏进接下来所说的才是关键,紧紧地盯着他。 “不是必须的,是我特别添加进去的。”苏进微微一笑,道,“为的就是能够被看出来呀。” 他的目光移到冯秋易身上,说,“文物修复中,通常我们要尽量使用原有的材料,尽量避免增加非文物自身存在的新材料。但是,有时候对于一些破损比较严重的特殊文物,添加新材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类似这样的文物其实还好,最普遍存在这种状况的是古建筑之类。普通文物不完整也就不完整了,也许还有一种残缺的美。但是古建筑不完整,面临的就是无法存续。” 冯秋易紧盯苏进,他知道苏进接下来的话,才是对他之前提出质疑的回答。 不,或者,苏进其实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了…… “在我看来,添加外来材料通常要依循两个原则。第一,这些外来材料尽量选用与原本材质一致的,譬如这块石灰岩,其实同样出自伊水河畔,与遗失的佛手同源。第二——” 苏进看着冯秋易,态度温和亲切,“新添加上去的材料必须以某种方式做出标记,与原有的文物做出区别。” 这一句话如同黑暗中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冯秋易的大脑。 没错,这就是苏进给他的答案。 制伪与修复,究竟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在这里! 两者的目的截然不同! 制伪,想要的是仿冒,多半都是冲着利益去的。 他们的目的是以假乱真,想要用假货取代真品。所以在这个过程里,他们琢磨着做得越像越好,最好能够抹去属于自己的一切痕迹,连内行人也看不出区别。 但是修复师的目的是文物本身。 他们想做的,是修复破损的文物,尽可能地延续它们的寿命。 而对于一件文物来说,它“真实”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剩下的一切,全部都是对“真实”的补充,是延续它存在的方式。 为此,类似苏进这样的修复师们毫不介意把新增加上去的部分额外标注出来,甚至提倡这样做。 因为唯有真实,才是唯一。 “是我错了。” 冯秋易迎视苏进的目光,坦然道。 “我懂得太少, 不应该用半瓶水妄加揣测,质疑你的动机。是我的错。” 说着,他向着苏进深深弯下腰去,脸上写满了真挚的歉意。 苏进摇摇头,上前一步,亲自把他扶了起来。 他的话也很真心实意:“不,你不需要道歉,事实上,我觉得你的问题提得非常好。” 他拍拍冯秋易的肩膀,看向其他学生,道,“文物是什么,什么样才是正确的文物保护方法,这是一个文物修复师应该不断询问自己、不断去思考的问题。很多事情我们可能想得很清楚了,但是轮到实际操作时,就会出现种种疑问。不回避这些疑问,认真地深入地去思考它,最后得出结论。” “文物修复与保护,就这样一步步向前,不断发展进步的。” 苏进的话回荡在所有学生的心里。 不断思考,不断提出疑问,不断解答疑问。 这些话好像只是鸡汤,听上去很简单,但很多人其实都会下意识地回避去这样做。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舒适区,在舒适区里生活或者工作,是会让人很舒服很愉快的事情。 但是,只有不断突破舒适区,去更深更多的思考,去寻找正确的方向,向着它努力,才能够真正得到进步。 无论思考还是进步,都是很痛苦很难的,但是只要帮了,最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做到了以前完全没想到自己可能做到的事情。 苏进对冯秋易说的话的确发自真心,他是真的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了不起。 他从少年时起就跟着冯剑峰学习,接触传统文物修复这一行,理论上来说有些东西应该根深蒂固。 但当他发现冯剑峰的确有可能错误时,就开始思考了。 惊龙会之后,苏进的名声何等之盛,尤其是在天工社团这样一个集体里,他更是被捧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任何对他的质疑都会被天工社团的社员当成是对自己的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