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节
书迷正在阅读:卿卿难哄、别人练级我修仙,苟到大乘再出山、明明是生活技能,你却练成神技、上流夫人她越狱了吗[天灾+怪谈]、撒娇攻被男主强娶了、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偏执竹马真香了、洛阳锦、玄学大佬满级回归后杀疯了、反派坐拥天下财富[快穿]
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但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难战胜,只要等他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 朱元璋深以为然!】 【在一番部署之后,朱元璋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 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相约陈友谅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 陈友谅还真信了。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 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 于是朱元璋趁机攻下太平,占领了信州、安庆。 陈友谅败逃九江,朱元璋乘胜追击,于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 此时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朱元璋便顺势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说到这里,陈曦感慨道:【所以说,朱元璋除了本身能力强大之外,其实运气也是真的很不错。 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古老的国家实在是忍受不住这样的磨难了,所以想要找一个合适的人来结束这一切。 朱元璋遇到的对手能力…… 哎你看这个陈友谅,居然这么容易就上当受骗,前面背调都没做好就敢直接冲过去…… 起码在识人之明这件事上,他是败给了朱元璋的。 所以输的也不算冤枉。】 【本来朱元璋可以一鼓作气,直接灭掉陈友谅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意外。 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削弱。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只得放弃继续追杀陈友谅,率军赶到安丰,救出小明王韩林儿等,把他们安排在滁州居住。 多少也算得上是协天子了。】 【趁着朱元璋去营救小明王韩林儿的时候,陈友谅觉得是时候反击了,所以率兵进攻洪都。 但是朱元璋这边又不是只有一个朱元璋,他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终于坚持到了朱元璋那边腾出手来。 于是在同年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 在这一战中,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了小船作战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最大的对手也没了。 至正二十四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名义上的皇帝虽然还是韩林儿,可是实际控制的已经是朱元璋了。 他离皇帝也就只差一个名头了。 不过这个时候还同时存在着两个吴王,因为在前一年的时候,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史称东吴。】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两个吴王。 这个时候陈友谅已经伏诛,那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张士诚了。 张士诚此时已经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建都平江。 不过在朱元璋开始正式进攻之后,一举便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将东吴的势力赶出江北地区。 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发布檄文声讨张士诚。 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后投降朱元璋,平江成为孤城。】 【这朱元璋倒是也挺能打的。】嬴稷感慨道。 虽然陈曦没有具体说他的对手张士诚有多么厉害,但是无论如何,能在乱世之中据一方为雄的人,绝不可能太弱的。 居然能这么快攻下那么多城市,朱元璋绝对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第178章 第一百七十八个老祖宗很骄傲 【是的, 所以接下来朱元璋一鼓作气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之战。 他觉得时机差不多到了,头顶上再有人就不礼貌了, 所以在围城的同时,朱元璋派人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 但在瓜步渡江时命人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韩林儿沉于江底。 接着,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 称至正二十七年为“吴元年”。】 这个话…… 有人搞笑却又很形象。 老祖宗们忍不住笑了出来。 【前面我也说了,朱元璋的军令十分严格,但是张士诚这边就不一样了。 张士诚反复无常, 贪图享受,对部下也十分放纵,不过他倒是很坚持。 在朱元璋围城的时候, 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在城头督战, 仍不忘享乐, 坐在银椅上饮酒, 左右侍奉的人还递桃子给他, 结果桃子还没到口,恰好一炮打来,脑袋被打得粉碎。 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劝降,都被张士诚拒绝。 张士诚死守平江, 粮尽后, 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后,以屋瓦为弹。 直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初八, 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 失败被俘后,自缢而死,东吴灭亡。】 【在征讨张士诚的同时,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 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 同年,方国珍投降。 然后在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北伐中朱元璋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除此之外朱元璋对北伐作出了一个计划: 先取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 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 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可不战而取之; 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等地可以席卷而下。】 【这次,朱元璋没有再亲自领兵出征。 他在汴梁坐镇指挥,手下大将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梁,然后挥师潼关。 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大封诸将为公侯,部分追封为王。 从此,新的汉人王朝终于建立起来了! 不过此时的元朝还没有算是完全被灭,明朝君臣还在努力。 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 八月,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 【这不仅仅代表了元顺帝跟唐宋的某些帝王一样放弃了都城,这也代表了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在这个时候也终于被收回了。】 【彩!】 【好!】 老祖宗们激动的鼓起掌来。 刚刚听到无耻之徒将燕云十六州送出去的时候有多愤怒,现在他们就又多提气。 这个后人是个好的啊! 嬴稷都格外另眼相看了一下朱世珍:【你虽然不怎么样,但你儿子确实是个不错的嘛。】 朱世珍:【……】 这话说的,他一时半会儿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要高兴了。 【当然,对于在蒙古人统治下屈辱了几十年的中原来说,仅仅将元顺帝赶出都城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随时可能会卷土重来。 所以这个时候,朱元璋也不能放下心来,而且前面也不是没有人能短暂收复北方失去的土地, 比如北宋末年的时候。 不过他们收复了之后,没多久就又被折腾回去了。 鉴于此,朱元璋决定彻底消灭北逃的元朝。 于是在洪武三年正月,朱元璋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第一次出兵进攻北元。】 【第一次北征,三路皆胜,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逃到漠北,其子买的里八剌等被俘。 这一次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明朝的士气,于是在洪武五年正月至十一月,朱元璋又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 不过此战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仅冯胜的西路军获胜,但因惧怕东察合台汗国的东进,冯胜放弃了甘肃。 当然,这对于明朝来说其实并没有多么大的影响,毕竟此时现在明朝初立,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北征就暂缓了几年。】 【但是我不犯人,人也会犯我。 在洪武十四年正月,北元平章乃儿不花等南侵明边境。